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一)

文章来源:杨红娟发布时间:2021/10/24浏览量:2514


        杨保林,国家级一流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曾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甘肃赛区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主要讲授英语、翻译专业《英语文学通识》《英国文学史与名篇选读》《美国文学》等课程。

                             图1开展线上教学

一、课前准备

        受新一轮疫情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工作由线下教学全部改为线上教学。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杨保林老师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线上教学第一天,杨保林为翻译专业三年级二班学生讲授《英国文学史与名篇选读》课程。此前,他已经要求学生预习西北师范大学慕课课程《英国文学史》相关内容,学生对老师即将讲授的内容有所了解。为了实现线上教学效果最大化,杨老师使用雨课堂+企业微信双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他组织学生建立微信群,便于及时发布上课通告、话题讨论、布置作业等。

    图2 预习英国文学史慕课







        图3 准备进入雨课堂


4 教学微信群发布通知

二、实施线上教学

1、技术与知识融合

        线下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展开的,这让教师的一个眼神、肢体语言就可以管理课堂,但线上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里,网络信号不稳定、移动终端设备故障等问题会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困难。杨保林老师通过雨课堂发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习视频和相关文献等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在精选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巧妙综合各软件优势,启发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以高质量地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检测等环节。

5学生发送弹幕回答问题


2.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

        杨保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杨老师通过企业微信进行屏幕共享,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英国戏剧家本·琼森(Ben Jonson)的代表作《狐狸》(Volpone)为例,讲解该作品对资产阶级贪婪虚伪本性的揭露及其对英国社会唯利是图不良风气的讽刺,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思考和批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以发送弹幕和语音回复等多样化的形式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教学效果明显。


6 “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三、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通过语音留言和微信群讨论,认为:(1雨课堂+企业微信同时使用,PPT展示和老师的讲解相配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2)线下上课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想主动发言,但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师生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总体而言,通过类似“雨课堂+企业微信”双平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6课后收集学生反馈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 西北师范大学质量监控处 | 管理员登录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行政2号楼邮政编码:730070联系电话:0931-7971990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897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